7月12日是“全国低碳日”,7月11日,成都大运会城市宣传系列新闻发布会“绿色低碳”专场举行,会上介绍了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举措。
据了解,在成都大运会的49个赛事场馆中,36个场馆进行了既有建筑的改造升级,而另外13个新建场馆则达到了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此外,成都大运会期间将使用1340台新能源大巴和1000多台新能源小车作为交通服务工具,其中大运村到市区之间的交通将有90%以上使用新能源车辆,大运村内部100%使用新能源摆渡车。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城市工作服务部专职副部长杜胜歌介绍说,成都大运会场馆因地制宜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在凤凰山体育公园和简阳东来印象等场馆,使用了地源热泵系统。而在双流网球场馆中心,使用了碲化镉发电玻璃作为路标指示。此外,新都香城体育中心还安装了雨水回收系统,每年可节水3000吨以上。大运村则,采用“建改结合”的方式全面融入成都大学。
同时,成都市也在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杨斌平介绍说,成都重视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目前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已突破2500亿元。成都市还创建了“碳惠天府”平台,鼓励公众参与低碳行动,其中设有“低碳大运”专区,推出了多项活动,如知识竞答、公众碳积分捐赠、城市文化点位展示等。
为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都市经信局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并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和充换电设施的建设。目前,成都市已建成电动汽车充电桩14.1万个,其中包括9万个居民小区充电桩。成都市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到51万辆,位居全国城市第六、非限购城市第一。
按照“源头减碳、过程管控、末端中和”的低碳办赛路径,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委托具有联合国指定经营实体资质的第三方核查机构初步核算,大运会在全面落实源头减排措施后,将实现减少碳排放约2.6万吨。赛事筹备、举办、赛后全过程碳排放量约37万吨。
此外,成都大运会还计划在赛后的一个月内发布《成都大运会绿色低碳办赛报告》,总结成都大运会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为未来的体育赛事及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来源:央广网